民航局空管局气象专家组广汉工作纪实(五)
作者:徐小敏      阅读量:
【 发布日期:2008-05-22 】

气象专家组住宿帐篷

气象专家组住宿帐篷

至20日,民航局空管局气象专家组在广汉的工作已经进入第六天了,经过学习、了解、磨合,各项工作已经井然有序了。制定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搭建的技术平台不仅对此次救灾飞行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是对通用航空飞行气象服务方式的一种探索。

确定工作区域

根据此次抗震救援飞行的特点,会同气象台值班人员,首先了解工作区域,熟悉预报区域的地形和天气特点,有针对性地为民航直升机指挥中心和飞行人员提供飞行最需要的能见度、云高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飞行作业区

飞行作业区

确定服务内容

根据救援飞行的任务特点,结合四川地形和气候特征,明确了气象服务在不超出规范标准范围情况下,近可能的贴近飞行任务需求,提供有效实用的飞行气象文件。每隔三个小时,专家组工作人员与广汉机场气象台值班员一起到指挥现场了解指挥员对气象保障的要求,接受指挥员的指示,并随时到飞行准备现场回答飞行员对天气的询问。学习掌握通用飞行气象保障的工作特点。

到指挥现场

到指挥现场

确定工作程序

在充分了解飞行现场气象保障需求的前提下,针对救援任务飞机的机型特点和飞行任务的标准,根据已确定的气象服务工作内容,依托广汉机场气象台原有的工作程序,制定了预报气象文件签发单等系列工作程序。既要遵守工作规范,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又要结合救灾急救的飞行任务特点,动用所能收集到的、有效的气象资料,组合成飞行气象文件,提供给指挥员和飞行员。

工作中

工作中

工作平台和模式的建立

确定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之后,专家组在广汉机场气象台同事们的配合下,发挥不同的技术特长,立刻进入实施阶段。气象处张洪泰高工以娴熟的技术和对整个系统运行结构清晰的把握,迅速调整气象信息系统,协调华北地区气象中心与西南地区气象中心通过民航气象数据库和传真广播广域网,向飞行学院广汉分院气象台增发大量资料。同时,把广汉和绵阳的雷达图象传送到成都双流机场。

来自华北地区气象中心预报室的梁爱民同志,工作作风严谨,技术全面,一天之内按照预报规范,调整制作出预告底图。考虑救援飞行人员来自不同系统的特殊情况,在预告图上,改用中文明语的方式,描述预报要素内容;观测员刘芳振和预报员冷志诚,这两位部队转业的老气象兵,发挥他们的特长,利用为直升机飞行保障的经验,第一时间检查所带来的观测仪器,并向广汉机场气象台的同事了解当地地形和天气特点,很快进入到具体的工作状态。

制作预告图底图

制作预告图底图

初见成效

专家组与广汉机场气象台全体值班人员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互相学习,交流业务经验,制作出文件,每天形成:广汉机场抗震救灾重要天气预告图、抗震救灾加密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彩色图、卫星云图、航空气象情报、广汉机场飞行作业区域未来2天天气趋势预报共6个方面的预报产品,数份飞行气象文件,提供给机组。并随时接待紧急飞行机组,提供天气咨询服务。从19日开始,由于绵阳机场增加了大量的空军直升机,工作压力急剧加大。经过协商,广汉机场气象台把每天两次会商的结果和制作的飞行气象文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绵阳机场,提供技术支持。

18日,气象台与专家组一道进行天气会商,在分析了各种天气资料的基础上,于上午10:30以书面的形式向指挥中心报告:预计本场及飞行作业区18日到19日白天天气多云间晴,地面能见度较好。当日,广汉机场共出动了21架次救灾飞机,先后飞抵北川、绵竹,什邡等灾区,投放13.24吨救灾物资,在完成物资运输和投放的任务时,救灾飞机还抢运出伤员和灾民169名,其中有97岁高龄的老人,还有即将临盆的孕妇。

19日,经过天气会商,预计20日后天气可能出现转折,山区局地有阵性降雨,21-22日山区有降雨,局地有颠簸。气象台及时把会商结果通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气象台提供的预报,争取可飞行时间,调整了飞行计划。 05:50出场,6:30开始飞行,是广汉机场抗震救灾飞行出场时间最早的一天。当日,共出动救灾飞机26架次,先后飞抵德阳伐木场、清平乡、红白镇附近、天池、北川禹里等灾区,投放救灾食物7.734吨,发电机10台,大量医疗物资、救生衣,救生船等,在完成物资运输和投放的任务时,救灾飞机还抢运出伤员和灾民199名。

救援飞机和物资

救援飞机和物资

注:资料数字引用飞行学院统计数字。

上一篇:迅速及时的气象服务

下一篇:民航局空管局气象专家组广汉工作纪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