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分院运七中心“老机务”执照考试纪实
在2007年11月29日结束的中国民航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考试中,广汉分院运七中心参加考试的周观清等7名50岁上下的“高龄”老机务们,全都顺利通过了CCAR-65部基础执照转CCAR-66部基础执照的笔试、口试,取得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颁发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
这7名老同志都是广汉分院机务工程部运七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中既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工人,既有机械专业人员也有特设专业人员,平均年龄达51.5岁,其中石文学师傅已满54岁,即将进入退休“倒计时”时期。这要是在以前,别说是学习考试不需要老同志们亲自“披甲挂帅”,就连日常工作,出于年龄、体力等因素的考虑,中心也会对老同志们加以照顾,让他们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给他们一点小小的倾斜。
但是近年来,广汉分院飞行任务逐年增加,飞行时数一年年刷新纪录,维修量不断增加。面对新机型批量引进、任务增多的形势,分院对机务维护人员提出了“知识更新快、技术掌握熟”的要求。与国产“运七”飞机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机务们,服从了分院安排,接管了刚从美国引进的塞斯纳172初级教练机,面对困难,他们丝毫没有退却,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本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态度,加快了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飞机的维护保障工作。
随着中国民航大发展时代的到来,总局推行了机务维修基础执照改革,持照上岗、依法维修成为必然。按照总局执照改革要求,原来CCAR-65部基础执照即将在2008年1月1日失效,只有取得CCAR-66部基础执照的机务人员才能从事检验和放行工作。而截止到2007年下半年,运七中心,乃至整个机务部也只有少量部分年轻同志通过了考试,取得了“新版”维修执照。如果等到2008年1月,取得执照的人员继续保持在原有水平的话,届时中心将有近一半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业务骨干将因缺失新执照而无法继续从事原来的的检验、放行工作,中心的机务维护工作必将面临“营中无兵”艰难局面。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老同志们无不感受到了学习的紧迫性,出于对单位的高度责任感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几位老同志,从2007年初就踏上了艰辛的执照考试“备战”之路。
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考试对于每个了解它的、参加过的人来说,都知道那是一座难以攻克的堡垒,其不仅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面、琐细的知识点,它还要求备考人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它甚至让一些刚刚毕业,身经百战的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都不敢轻视。而对于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来讲,备战这样一项考试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同时,为解决工学矛盾,不影响飞行训练,中心几位老同志都选择了自学方式。这几名老同志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克服年龄困难,挤出业余时间进行自学。遇到难以理解的基础理论或非专业内容时,他们不耻下问求教身边的同事;晚上回家后继续强迫吸收,深夜一两点才睡觉对他们来说都习以为常了。看到这样的学习劲头,他们的家人都于心不忍,甚至是难以理解,毕竟是年过半百,要退休的人了,天天这样用功,有这个必要吗?身体能吃得消吗?但是看见他们持之以恒、熬更守夜的伏案苦读,再也没有一句泄气的话,只有默默地支持,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毕竟年龄不饶人,精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再加上英语水平受限等客观障碍,一些对年轻人来说是常识的知识,可对他们来说却只有靠死记硬背才能掌握。在工作的休息间隙,经常可以看到他们手捧复习资料喃喃自语地熟记、默背。由于这些具体问题的存在,学习的成效也可想而知,从开始备战到最终的通过,考试失利已属常事,但他们毫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当中几乎人人都考了数次笔试。特别是中心主任王道平同志更是他们中考试次数最多的一位,前前后后共考了9次之多。这期间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甚至闪过放弃的念头,但看见自己的同龄人自始至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学习,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历经9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顺利通过笔试,和其他几位共同通过了最后的口试,实现了自身维修基础执照的新旧转换。在通过考试之后,王道平感慨道“活了半辈子,也就是这次参加执照考试才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了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感受。”
目前,广汉分院运七中心的机务人员们学习基础执照已蔚然成风,中心已有超过半数的16名同志取得了CCAR-66部基础执照。尤其是这次考试,几位老同志历尽艰辛,克服困难,考取新执照的经历,更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中心全体人员必将在他们的示范作用下,加强学习,勤奋工作,共同把中心建设为学习型、知识型中心,为分院建设发展贡献积极的力量。

图为通过考试的七名老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