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舟600飞机维修人员机型培训从2月25日到4月8日在飞机制造厂(陕西阎良西飞公司)进行,来自广汉分院、洛阳分院、学院机务处、航空工程学院、西南局和四川监管局六个单位的36名学员接受了本期新机型的系统培训,分院有14名机务同志(十名机械、四名电子专业)同期参与。通过大家43天的努力学习和亲身实践,分院十四名同志全部一次性高分通过了厂家的两轮机型考试,获得了机型培训合格证,其中两个专业的理论考试最好成绩均出自广汉分院。通过学习,全体同志对新机型的结构、系统、设施设备、维修技术有了较全面的掌握,对现代先进航空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分院后期新舟600机型的顺利引进和开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舟600飞机是按照航空规章25部设计生产的高性能运输类飞机,除飞机机体结构与运七-100基本一致外,飞机机械系统、动力装置、电子设备、设施设备等都经过了很大的改进,与现代大型飞机相差无几,维修技术、维修理念也与学院小型飞机有很大不同。分院和机务部领导提前思考,根据机务部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了提高选送人员机型学习效果,以人为本,未雨绸缪,于2009年下半年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由14名基层维修人员备课、担任教员,提前对今后将从事新舟飞机维护和管理的45名同志进行了68学时的预先培训,使这些人员对新机型有了初步、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部分同志被选送参加厂家的正式机型培训,所以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再加上他们的刻苦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较快,最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和效果,没有辜负分院和机务部领导对他们的期望。他们将成为新舟600飞机在分院安全、经济、高效运行的生力军。
他们不仅在外取得了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西飞的43天是为学院赢得荣誉的43天,引用西飞培训经理和多位教员的话:飞院机务人不一样,他们专业基础扎实,求知欲望强烈,学风严谨,团队管理严格,是教学双方最投入的一次成功培训。与我们一起全程参与学习的四川监管局马丽敏监察员说:“飞院机务人严谨的学风是飞院良好作风建设的体现,取得的好成绩源于你们对人员、学习、生活、班级的严格管理,我个人能够与你们一起坚持到最后并取得好成绩也源于你们的良好学风对我的感染”。4月9日上午当我们一行即将离开宾馆的时候,宾馆经理为我们送行说:“我好像已经舍不得你们了,下次还来啊”,简短而朴素的言语是对飞院团队的充分肯定,她们是我们43天学习生活的见证人,还免费为我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临别午餐。
作为本次学习的全程参与者和团队管理者之一,回想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更深感咱们学院机务人就是不一样。他们身上有在“32字”维护作风教育下形成的严谨的学风,有在“三老、四严”和机务精神长期教育影响下养成的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愿当新舟飞机安全飞行的守护神而激发的强烈的个人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因热爱机务工作而激发的旺盛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每天当很多阎良人还在梦乡中,我们都已起床洗漱、准备出发;当阎良的老人们刚开始在广场上作晨练准备的时候,我们正依次从晨练的老人们中间疾步绕行;当很多人还沉眠在午休中时,我们或冒着细雨或顶着很不舒服的西北风、肩挎十多斤重的书包奔向需步行二十分钟路途远的课堂;当晚上十点过隔壁老年大学活动室的秦腔停下来后,我们的人都还在复习消化、预习,三队好小伙王洪军一个晚上跑来房间五趟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问得最晚的一个问题是在深夜12点36分,我记下了这个时刻,我因他而感动;每周日是我们唯一的闲暇之机,很多人仍然闭门苦学,城市中央的喧嚣似乎对他们毫无影响;来自学院内外的三十余人按照事先的步行分组,每六人为一组,每天在人流、车流密集的闹市、多个十字路口中来匆匆穿梭四次,四十三天,他们都这样相互照应、相互提醒、相伴而行,他们是雨淋不散、风吹不乱的团队!当我们全体带着骄人的成绩和收获安全回到“家”的那一刻,我每天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他们;尽管他们也偶感风寒不适,却无一人迟到、早退,尽管家有老小无法照顾,但无一人请假离开;课间短暂的休息仍然是他们向老师请教的好机会,围得老师水泄不通,弄得老师往往来不及喝一口水;洛阳分院年轻人张公伟经常在课间、上学的路上甚至在饭桌上老“缠”着我,有问不完的问题,长者王刚见我有一本好书,总是想尽千方百计、不分时间地点试图要说服我让给他,那可是我费尽口舌向厂家要来的唯一一本新舟600飞机详细的座舱彩色图册,尽管我实在不想相赠,但在他强烈的求知欲面前,我实在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回家了,向单位报喜,向在家辛苦工作的同事们问好、道谢,与家人团聚一日后他们又都站在了分院机务保障的各个岗位。他们将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运用在飞机维修工作中,为分院飞行安全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因为有了他们,机务部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一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