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党总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实效重在创新
(本网讯 罗元志 晓明 摄影/报道)广汉分院机务工程部党总支,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维修生产工作实际,解决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频出“新招”注重实效,疏通了长期制约维修生产运行发展的“瓶颈”。维修生产运行控制室(OCO),经过调配整合不断完善和细化规范,组织机构、运控人员和办公设备已配置到位,开始实施维修现场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职能。这是机务工程部成立55年来,又一次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制和体制的具体体现。
随着分院训练规模的发展和壮大,机型增多机群数量增加,飞行训练时数和维修工作量成倍增长,由于维修运行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各类生产信息插口“接触不良”,维修生产计划调配难以适应新的训练模式,影响和制约了分院飞行教学训练任务的进程。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尽快适应分院训练模式,满足飞行训练出机,从去年3月份开始,机务工程部党总支一班人,就在反复思考和积极探索维修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的“秘诀”。“走出去开阔视野”。先后组织中层管理干部北上洛阳分院、绵阳分院,南下新津分院,东赴厦门航空取得了真经。“请进来虚心讨教”。邀请学校机务处、兄弟分院、塞斯纳飞机制造公司等专家授课,受益匪浅。一套符合分院飞行训练保障和维修工作实际的改革发展思路,逐渐在总支一班人的脑海中形成、完善和清晰。
“改革才能发展,发展才能创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机务工程部主任张道新,在“机务维修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如石击水掀起千层浪,在广大机务人员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至今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他们首先选择改革的突破口,从已经运行了近20年的三个维修中心的组织机构开始。把维修中心改为一、二、三中队,维修工作职能也发生了较大的转移,对技术人员进行了重组和整合,一批高学历、技术强、作风硬的青年技术骨干,被充实到班组长的岗位和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从7个多月的维修运行实践中不难看出,改革的“主攻”方向选择是准确的,成效也非常的明显,得到学院、分院领导的肯定和赞赏。
维修组织机构的改革和调整,必然导致维修生产系统格局的变化,组建生产运行控制室已迫在眉睫。分院党委对工程部的改革方案给予了大力支持,分院领导先后多次到工程部进行工作指导。工程部在技术人力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科学调配精细安排,保证了生产运行控制室提前完成组建工作。实现了维修生产运行动态信息传递共享、分院各部门之间形成训练一盘棋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为飞行训练保障和维修生产任务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支撑。

运控人员精心调配维修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