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南航自费生的心声
2009年4月 27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我驾驶的B-3593号飞机,迎着灿烂朝霞腾空而起,她标志着飞行十一大队的南航首批自费飞行学员,已全部顺利完成初教机的训练任务,开始进入中教机的训练阶段。
两年前的9月,民航飞行学院迎来了南航、同时也是中国民航史上的首批统一招收自费飞行学员。我们的到来,曾迅速在民航飞行学院内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有猜测、疑虑和担忧;但更有信任、鼓励和期望。的确,我们使中国民航五十多年来的飞行员培训体制产生了震荡。自中国民航诞生以来,航空公司对飞行员的选拔,培训和使用,一直是一种模式:飞行学员的培训费用全部由航空公司来支付,飞行学员毕业后则基本要终身为其所在航空公司去服务。在这一体制下,不仅使航空公司选拔飞行员的范围受到限制、成本加大,而且容易造成飞行学员的压力不大、动力不足,还使飞行员的合理流动受到一定制约等等。
2007年,时任南航董事长的刘绍勇,敢于打破横梗在中国民航招飞体制上的某些弊端,在严格按照国家民航局制定的飞行员选拔标准和原则的基础上,于当年9月,率先在全国范围招收了中国民航史上的首批自费飞行学员。我们首批自费飞行学员从进入民航飞行学院至今,已用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我们的价值。我们这些大部分当时只有高中毕业的小伙子,多数人仅在短短6个月内,不仅统一按飞行学院养成生的考核标准,取得了大学飞行技术专业全部专业理论课程的合格成绩,而且还同时取得了英语“双证”和“私、商、仪”的五个理论飞行执照。进入分院之后,我们整体的训练也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上。
回想在初教机上走过来的147小时飞行经历,我们共同拥有过开飞前的辛勤准备,筛选前的紧张不安,首次单飞前的夜不能寐,单飞成功后的激动相拥,实践考试后对新科目的翘首以待等等等等。而全程伴随我们经历了这一切的是带飞我们的教员们。由于我们是第一批自费飞行学员,教员们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所以他们在我们身上花了比养成学生更多的心血,流了更多的汗水。正是在师父们的辛劳付出下,我们才有了胸前那神气的单飞纪念章;正是在师父们的殷殷教导下我们才有了一个又一个飞行执照;正是在师父们那慈父般的关爱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成长与蜕变!师父,感谢你们!师父,我们没有,今后也永远不会辜负大队和你们的期望!
此时,我驾驶的B-3593号飞行所留下的航迹,像是在回忆我们已经洒下的汗水和付出的艰辛;而与此同时,飞机的不断爬升,则更像是在证明:我们一定能在自己的飞行事业上,不断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去迈进,并终将走向成功!
飞行十一大队学员
刘 骁
2009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