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景亮正在检查起落架
张景亮,广汉分院机务工程部机务三中队带班组长。作为班组的核心和“领军人物”,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和带动着班组的其他成员。自担任组长以来,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严以律己,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多次被分院和机务部评为“优秀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组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当好“兵头将尾”
作为最基层的“兵头将尾”带班组长,张景亮深知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工作中他善于管理,严格要求,处处带头,凡是重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每一次飞机的维修工作前,他都要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工作单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对重点项目和重要部位的检查提出要求。对新同志他从维护作风、基本的维修技能、排故思路的建立等方面,一点一滴手把手的进行“传、帮、带”。他虚心向新同志学习请教航空理论和英语专业知识,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取着知识的营养,积累了丰富的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次,飞机机翼下部发现燃油渗漏,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渗漏点,他详细查阅了飞机燃油系统油管、油箱安装分布图,结合自己多年的维护经验,对系统分区、分段进行了仔细的查找,及时组织班组人员排除了一起隐性故障。说起张景亮,中队党支部书记赵爱民赞不绝口:“张景亮是一位非常踏实、勤奋、敬业、能吃苦的人,是大家公认的机务‘老黄牛’,是我们中队树立的典型人物之一”。
二、抗灾身先士卒
5.12汶川发生大地震的那一刻,张景亮正在离地面5米高的定检机库检修平台上工作。地震发生后,他迅速和其他同事多次冒着余震进入机库,把顶升在千斤顶上的飞机安全的放到地面,把6架飞机牵引到安全的区域。由于直升机停放的位置空间较小,直升机不能直接降落到停机位,必须牵引到位。牵引飞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直升机起降频繁,机场车辆和人员较多,直升机的旋翼又较长,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相互碰撞。所以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次出车前,他都要对车辆和牵引杆进行全面检查。在牵引过程中,他严格按照飞机牵引的规定和指定的路线行驶,及时观察周围的情况变化,认真监听指挥人员发出的各项指令,把一架架直升机安全牵引到指定的机位,没有发生任何问题。难怪中信海直的机务人员,只要有事每次都“点”他的名。赵书记告诉笔者“抗震救灾期间,张景亮患感冒已经很长时间,医生几次要求他住院治疗,都因工作需要而无法脱身。他一直带病坚守在直升机的保障线上,指挥飞机,搬运救灾物资、转运伤病员,样样事情带头干、抢着干,经常是干到深夜才能回家,给中心的全体同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被评为分院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三、练就“火眼金睛”
在多年的机务维修工作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飞机维修经验,凭着高超的维修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机务维护作风,追根求源不懈的工作精神,多次发现和排除飞机较大故障和隐患,受到分院安委会的通报表彰。在长期的飞机维护工作中,张景亮练就了一双识别隐患的“火眼金睛”,他能根据飞行科目、天气变化、飞机使用周期等情况,有重点的对飞机重要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常常是“出奇制胜”准能把隐患“逮个正着”。一次,夏延B-3622飞机参加本场飞行训练,飞机中午短停加油检查时,根据本场飞行起落次数多起落架受力大的特点,他钻进左起落架舱仔细进行检查,发现起落架收放动作筒摇臂裂纹4毫米的较大隐患,及时把住了飞机的检查放行关。“张景亮在维护工作中善于动脑筋,工作认真负责周密细致,发现疑点从不放过。只要是领导布置的工作,不管任务在多在困难,他都会想方设法,不折不扣的完成好,从来都没有任何怨言”。中队长刘涛深有感触的说。
“作为一名带班组长,不能辜负领导和大家对自己的信任。今年机务保障任务非常繁重,有大家的合力支持,一定能完成维修工作保证维修安全”。张景亮对完成新学年的维修工作目标充满了信心。。

检查飞机空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