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延B-3621飞机
元月6日8时许,广汉分院机务部质控科科长吕大明,和往常一样来到繁忙的飞机维修现场,认真细致的检查着每一架飞机。
当检查至夏延B-3621飞机的时候,他发现该机机腹前部下面的水泥地表面上,有一小处颜色比别的地方要深一些。凭着多年的飞机维修经验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他敏锐地意识到可能有问题,立即钻到飞机的机腹下面对怀疑处仔细检查。用鼻子一闻是油味,再用手一摸是红颜色的油迹,查看机腹隐约发现有一条非常不易察觉的浅红色痕迹。“不对,一定是飞机的液压系统渗油”。他立即顺着机腹油迹的部位仔细寻找渗漏点,突然,铆钉旁一滴很小的红色油滴映入他的眼帘,渗漏点终于被找到。
由于飞机液压系统很多部件、导管正处于漏点上部和附近,到底是哪一个部位渗油一时很难判断。机务部主任张道新,立即通知工程技术、质量控制部门的技术人员,赶到排故现场对故障进行“会诊”。通过查找《飞机维护手册》液压系统相关部分,结合渗漏处部位附近部件的分布状况,初步“诊断”为液压系统的手摇泵或导管故障。
机务三中队及时调整人力资源,一部分人员保证飞机的航线维护,另一部分技术人员准备工装设备,按照先期制定的排故方案,工作人员开始拆卸飞机座舱内手摇泵周围的部附件。地毯和几块盖板很快被打开移走,中队长刘涛借助手电光和反光镜,趴在地板上逐一对部件和导管进行检查。1分钟、2分钟……20分钟、30分钟……,“找到啦”!中队长刘涛兴奋的大叫一声。在手摇泵的下部和泵体上发现了油迹,为了确实判明故障的“源头”,刘涛再次对地板下面的附件和导管进行了认真的复查,没有发现其它部位有异常现象。
手摇泵安装在左右驾驶员座椅的地板中间,排故空间十分狭窄,最多只能容纳2个人,但是很多工作需要多人配合协作才能完成,排故人员有的趴在地板上有的紧缩在座椅和仪表板之间有限的空间里。要更换手摇泵必须先拆卸固定座上的螺杆,由于地板上开的安装口非常的小,手伸进去后活动很不方便,眼睛的视线也被手挡住,根本看不见里面的情况,只能凭手的感觉和维修经验一点一点的操作。
虽然工作环境十分的不便,但是排故人员的工作热情仍然十分的高昂,大家轮流上阵,齐心协力,克服了许多技术上的困难连续奋战。11时30许,手摇泵终于被“拿下”,经中队、技术、质检人员进一步检查,发现是手摇泵活塞胶圈老化造成密封失效漏油。14时50分,新更换的手摇泵安装成功,夏延B-3621飞机被推进定检机库,进行顶升作起落架液压收放试验,经过全面的试验和手摇泵打压检查,渗油故障得到了彻底排除,及时消除了影响安全的隐患。

仔细检查

安装手摇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