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大队抗震救灾纪实
5月12日14:28分,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震醒巴蜀大地后,同在灾区的广汉分院飞行十一大队和其他基层单位一样,班子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员工的爱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发挥堡垒作用。5.12地震后,大队班子在分院党委领导下,迅速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一是进行分工,统一思想,稳定人心。先后四次召开教师会议、每天召开学生会议、传达上级指示,了解情况。二是提出大队要求,汇报每天情况,了解大队人员家里是否受灾,布置大队工作。三是安排值班,组织大队领导、教员24小时值班,学生轮流值班,保证了整个大队安全、稳定、有序。四是大队领导率先垂范,坚持值班、天天与师生们在一起,统一组织行动,保证把上级最新的指示、要求传达到每一位师生员工。每天晚上都要清查在房间里的师生,提醒他们到帐篷里去住。在分院保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服从分院统一调配,认真完成分配工作。五是大队全体在总支领导下,服从安排心系灾区,表现出了极强的团队精神。如龚海峰、肖全、赵星等在地震发生后多次打电话到单位询问情况,并表示随时听从命令;在招待所的新教师积极主动服从大队安排,完成了多项临时工作。
二.保证学生安全。
地震当时,大队一楼还住着50期甲班的20名学生,震后第一时间,大队领导顾不上自己的亲人不知音讯,迅速来到大队,清点人数、安抚同学。随后,按照分院安排,把学生安排到相对安全的大客车上休息,而其他教师全部挤到有小车的同志车上。当分配的帐篷下发后,组织大队学生不仅搭建自己的帐篷,还帮助离退休老同志和其他单位搭建、铺砖和木板;给学生家长回电话,介绍分院、大队情况,让他们放心。在地震头两天,分院打扫卫生人员没来的情况下,主动组织学生打扫营区卫生;同时,积极搞好教育,收看电视报道,师生们纷纷要求到机场当志愿者搬运救灾物质,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分院要求学生回家休息后,再次专门进行教育,并要求每一个学生回家后必须由家长用座机打电话报平安,提出了“保证安全、尊章守纪、不忘学习、孝敬父母、力所能及为灾区做事”的要求。
三.踊跃奉献爱心
虽然师生们不能驾驶飞机亲往灾区拯救灾民,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着自己的心意。大队教师赵星、丁文、黄宇、杨树林、孙鹤等已在社会捐助站多次捐款,分院发出号召后,他们又毫不犹豫地和大队其他教师一道,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意,在最短时间里大队师生就捐款27500元人民币,就连远在美国学习的教师易小军也委托妻子送来了自己的爱心。随后,又根据中组部的要求,全体党员再次交了3100元的特殊党费。
更难能可贵的是共产党员、教师龚海峰在地震后第二天一大早,顾不得把妻子和一岁多的儿子安置到更安全的地方,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就和一帮志愿者组织了六辆小车、一辆卡车满载矿泉水、方便面、饼干、药品等运往震区什邡洛水;14号、15号又分别前往了绵竹土门、广济和什邡红白镇,把食品等送到了灾区人民的手里。之后他又和妻子一道把一个商店所有的奶粉、米粉全部买完连同2000元人民币送到了广汉民政局和灾民安置地——广汉二职中。当分院要求大队组织志愿者后,大家踊跃报名,连教师肖全的女朋友也主动要求一起去奉献爱心。
四.完成保障任务。
地震当天,上级要求高教机每天准备备分机组,随时准备完成特殊任务,黄宇、丁文顾不上在重灾区都江堰的妻儿和成都的家人没有音讯,毅然留下准备,随后高教机中队全体主动参加,他们放弃与家人的团聚,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准备完成抗震救灾临时性任务。
民航直升机救灾指挥部在广汉机场成立后,大队长谢华、副大队长温涛以及两名计时员参与了现场指挥、统计工作,他们起早贪黑,克服了机型多、情况复杂、紧急等情况,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把对灾区人民的爱凝聚到了那一声声指挥口令中,保证了救援直升机的安全起降。教师李铭、林凡等还主动到情报室帮助核算直升机空投地点的经纬度,以使直升机的空投更准确、及时。
地震过去十来天了,但是对班子、对党员和员工的考验还在继续,我们相信,在帮助灾后重建和下一步的教学训练中,在分院党委的领导下,十一大队全体一定能够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出色完成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