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分院:助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共绘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
作者:胡津京      阅读量:
【 发布日期:2024-12-11 】

本网讯 胡津京 葛秀惠 报道:为全面掌握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现状,进一步推动文物事业的繁荣发展,国务院于2023年10月22日正式启动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此次普查不仅是对前三次普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新探索。12月10日,广汉分院停飞半天,积极配合广汉市人民政府牵头开展的“四普”工作。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四普”只针对广汉机场地上的不可移动文物(跑道、运行坪及油库等),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与以往相比,本次“四普”充分运用了网络、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极大地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通过地面激光扫描、手持扫描仪等设备,实现了对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全方位、高精度数据采集。

广汉机场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共建的军用机场,历经沧桑,见证了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民航事业发展,并为之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是它获评文物点的重要理由。据悉,广汉机场于1944年1月18日正式开建,周边6万多名老百姓参与了修建。在那个物资极为匮乏,机械设备极为缺少的年代,民工们通过肩挑背抗,手拉磨推,凭借不屈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日以继夜,终使工程仅用了93天,于1944年5月1日竣工,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实为军事工程史上少有之先例。当年6月15日开始,B29从广汉机场起飞,轰炸了日本本土,重创日本的军事力量,加速了二战结束。广汉机场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广汉机场的修建为二战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将广汉机场拨给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四航校,作为训练基地至今。2003年9月被命名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确定为广汉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别的文物。

广汉机场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广汉分院将以此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努力将这一独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利用好、传承好、传播好,使其在以美育人、环境育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师生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广汉分院:组织开展12月份“安全教育日”活动

下一篇:深学笃行 勇担使命——广汉分院飞行四大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