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而行 做云端 “守护者” ——广汉分院空管站暑期世运会人影作业保障
作者:李瑶婷      阅读量:
【 发布日期:2025-09-02 】

本网讯 李瑶婷 王勇 报道:当酷暑遇上使命,广汉机场的一群“空管人”选择了坚守。7月30日-8月17日期间,广汉分院空管气象、通导人员放弃暑期休息时间,为三星通用航空公司执行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任务的飞机提供了7天9架次高精度、全过程的专项航空气象保障、通信导航服务,用专业与奉献在云端助力成都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成功举办。

多方联动,架设人影作业“千里眼”

7月16日,稳定的青藏高压盘踞川西,持续的异常高温天气让全学院的训练按下暂停键,随着保障世运会人影作业协调会在分院正式召开,空管站面临高温、学期末轮休的情况下,还要做好8月1日至17日承担世运会人影作业服务保障,人手紧、任务重。全站上下一致认为,在基本的业务运行、值守、设备检测、应急外,必须抽出更多人力物力来完成这一特殊任务。

随后,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现有的广汉机场气象雷达因检测不能使用,人影作业又多在边缘天气进行,没有气象雷达保障,安全风险较大。后经集思广益,商定向省气象局借用车载气象雷达用于世运会广汉机场人影作业保障。7月30日,雷达车顺利抵达,高温酷暑下,经多方配合,接入电源、调试无线网络,顺利开通了雷达探测服务,让空管人的云端“千里眼”成功架设。

与云共舞,为“逐云使者”保驾护航

8月1日至8月17日期间,三星通航以广汉机场作为运行保障基地,主要对开幕式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和闭幕式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友谊馆,半径130-200km保护区范围内可能出现的降水,提前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消除或减轻降雨对“世运会”重大活动的影响。

这期间,四川盆地地区持续高温,雷雨形势严峻。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需要精准识别可作业云层、避开危险天气、把握稍纵即逝的作业窗口期。面对这一特殊保障需求,本该暑期休息的气象台工作人员,全员响应,迅速将工作模式从日常飞行训练保障模式调转到预报要求更高的人工影响天气保障模式。他们深知,每一次作业飞行的顺利与否,都关乎成都世运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精密监测,搭建空中“信息桥梁”

人影作业期间,气象台开启了“7x24小时”值班模式。针对每一次计划的作业飞行,气象保障人员都提前进行深度天气会商:

一是精细化预报:利用多源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探空数据、数值预报等),对未来3-6小时,特别是计划作业区域和飞行航路的关键气象要素(云层厚度、过冷水含量、0℃等温线、强对流生消情况和移动趋势等)进行滚动分析和精准预报。

二是实时跟踪服务:在飞机起飞前、飞行中和返航后,气象保障人员不间断向机组和塔台指挥员提供实时气象信息,包括作业区内最新的雷达回波演变、云顶高度变化、湍流区位置等,力争成为飞机在复杂天气环境中安全、高效作业的“空中眼睛”。

三是风险评估预警:密切监视可能威胁飞行安全的强对流、风切变等危险天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必要时向机组提出建议,调整作业计划或返航,确保飞行安全。

此外,空管站塔台值班员提前调试好各个甚高频主用、备用及应急信道,集中监控室从院落值守恢复为远、近台遥控监测,这些工作也为安全作业打牢了基础。

结 语

广汉机场的跑道上,三星通航的增雨飞机一次次腾空而起,承载着世运会保障的希望,空管楼下,气象台、通导值班室的灯光同样彻夜长明。在暑期的酷热天气下,这群默默无闻的“溯云人”、“北斗人”,用专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为每一次安全、有效的“追风逐云”架设了坚实的气象信息桥梁、无线电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航空气象保障和通信导航在服务民生关键领域的重要价值。他们的精准护航,是这场云端护航战役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聚焦硬件升级 提升保障能力:广汉分院系列改造工程顺利完工